- [2024-06-03]甘肃省定西市政协莅凤调研林麝
- [2024-05-31]外出取经“借智” 助力产业
- [2024-05-24]党建联建心连心 结对引领促
- [2024-05-23]聚焦产业建言献策 推动矿
- [2024-04-29]凤县政协召开十三届十二次常委
- [2024-03-29]县政协召开十三届十六次主席会
- [2024-03-08]凤县政协围绕“学前教育发展情
- [2024-01-18]集众智展现新作为 合众力谱
为进一步提升林麝人工养殖产业水平,推动我县林麝全产业链发展。近期,县政协农业农村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林麝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麝产业发展的现状
林麝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其雄麝的分泌物——麝香,具有“通诸窍、开经路、通肌骨”功效,可作为香料和中成药原料,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我县人工养殖林麝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摸索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养殖县,2017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林麝之乡”,林麝养殖产业被授予第四界“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12个林麝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发展林麝养殖企业26家,养殖分场740户,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专业村3个,全县林麝存栏量超过1.92万头,从业人员达到1.04万人,带动贫困户6340人,年产麝香70余公斤,占全国产量的70%,年产值超过2亿元。
近年来,林麝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林麝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来抓,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发展”的原则,采取“协会+基地+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林麝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领跑林麝产业快发展。以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为支点,自2006年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逢春制药公司、北京同仁堂等大型药企来我县投资建设林麝繁殖基地,目前已建成500头养殖基地4个,并已发展成立了凤县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凤县智扬天宝麝业有限责任公司、凤县海兴林麝养殖有限公司、凤县华源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26家林麝养殖公司,辐射带动740户林麝养殖户,4000多名群众从事林麝养殖,人均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同时,凤县成立了林麝养殖协会,带领广大会员不断研究和探索凤县林麝养殖模式,为凤县不断改进林麝养殖技术,扩大林麝养殖规模,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以落实优惠政策为动力,推动林麝产业扩规模。为推动林麝养殖产业发展,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凤县林麝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提出了发展思路、完善了林业、科技、农业、金融等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支持林麝产业快速发展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林麝养殖的扶持优惠政策,并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林麝养殖贷”,累计发放贷款258户4761.74万元,存量179户3493.5万元。同时,还通过补贴养殖保险、免费发放饲草树种等方式,促进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使群众的林麝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以加强技术培训为支撑,助推林麝产业上水平。为满足广大养殖户对林麝养殖技术的迫切需求,县林业局、人社局、科技局(科协)会同县林麝养殖协会以及林麝养殖公司,每年举办多期林麝养殖技术培训班,聘请陕西省野生动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林麝研究所的专家和县内经验丰富的乡土专家分别授课,并对林麝养殖技术进行了集成,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操作性强的林麝养殖技术,通过专家鉴定并印制成册,免费发放到广大林麝养殖户。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和服务指导,使养殖户较熟练掌握了林麝养殖的各项技术要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依托“六种”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带贫益贫作用。近年来,凤县建立了12个林麝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按照“村党支部+联合社+贫困户”自繁自育的运行模式,由村经济联合社专人负责,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日常饲养,聘请专业会计人员负责账务管理,在林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引领下,探索推行“自养、代养、寄养、合养、饲草、务工”等六种养殖模式,将贫困户嵌入林麝产业发展链条。目前12个林麝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林麝存栏共计948头,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经营、入股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5064人,实现了林麝养殖增收脱贫。
二、我县林麝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林麝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我县林麝养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产业技术难题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县林麝养殖只有短短30余年时间,虽然在家养繁殖、活体取香、常见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种群扩大,困扰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诸如良种选育、疾病防治与疫苗、饲料研究等问题日益突出。近三年来,林麝死亡率达到了8%,影响林麝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县多数养麝场没有配备相应的医疗设施,缺乏具备相关知识的专职或兼职兽医人员,疾病防治措施滞后,没有林麝养殖专业救治队伍。从农户到公司到救治中心再到科研院所的4级疾病防控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饲草资源短缺。林麝是草食性动物,成年麝每昼夜食草在1000克左右,麝的活动、繁殖、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所必须的营养物质,都需从饲草中获得。随着我县林麝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存栏量逐年递增,饲草消耗量也逐年增加,饲草问题已成为林麝发展的瓶颈,无法满足全县林麝养殖的需求,有的企业甚至需要到外地购买饲草,饲草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制约了林麝养殖产业的发展。
(三)单纯追求数量,忽视产业链发展。目前,我县林麝养殖仍停留在产仔和取香增值的层次上,后续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精深研究不到位,制约了产业链延伸。种源稀缺,仔麝价格畸高,一麝难求,农户养殖林麝目标还停留在扩张种群、出售原始产品阶段,严重制约着林麝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林麝养殖保险亏损严重。2018年,人保财险凤县支公司开发了林麝养殖保险,保险费用由养殖户、县级财政、保险公司三方共同承担。但运营三年来,林麝养殖保险业务连续亏损,(2018年赔付金额190.80万、2019年赔付金额497.40万、2020年截至7月底,赔付金额424.10万),已严重影响到这项惠民政策的健康运行。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建议在事业单位招录、在职人员深造、安排大学生见习、选派在职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开展服务等方面培养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在凤县职业教育中心开设林麝养殖专业课程、开设林麝养殖技能班、委托高校培养、招聘畜牧专业毕业生等形式,培养一批林麝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兽医工作力量,建立流动式专业林麝救治队伍,做好林麝养殖疾病预防、救治工作。
(二)扩大饲草种植,拓宽食物种类。鼓励农户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充分利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和林地建设林麝饲草林,种植林麝喜食的桑树、三角枫、刺槐等阔叶类树木,自栽自采,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在林麝食物供应中,增加能量类饲料,如胡萝卜、南瓜、冬瓜、西葫芦、苹果等,不仅能够弥补饲草资源不足,而且对于配种麝和幼麝的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加快“国麝天香”全混颗粒饲料加工项目建设投产,弥补林麝养殖饲草资源短缺。
(三)加强合作联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提高林麝产业附加值为核心,积极对接全国有天然麝香使用权的制药企业,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开展林麝中下游产品研发。研究制定林麝优质种源、优质饲料、麝香分级等行业标准,规范指导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知名度。积极对接省市主管部门,将林麝产业作为全省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协调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布局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建立保障体系,降低养殖风险。完善林麝养殖保险制度,构建新型林麝产业保障体系,争取将林麝养殖保险纳入省市县三级政策性财政补贴保险范畴,提高广大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